2025年7月6日,汕头海关钟楼的钟声如常敲响,这座始建于1923年的历史建筑迎来建成102周年。作为汕头开埠文化的重要标志,这座28米高的欧式钟楼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更以其精准报时功能持续服务着汕头港区。海关数据显示,钟楼顶部的机械钟表至今仍保持每周误差不超过30秒的精度,百余年来为往来船舶提供着可靠的时间服务。

这座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钟楼,见证了汕头从通商口岸到现代化港口的沧桑巨变。楼内保存完好的1927年制海关大钟,其机芯零件仍保持原始状态,每年吸引近3万名游客专程参观。汕头海关关史馆馆长李伟介绍:"钟楼在抗战时期曾遭炮击损坏,1948年修复时保留了弹痕作为历史见证。"近年来,海关投入专项资金对钟楼进行保护性修缮,在保持建筑原貌的同时,加装了防潮、防震系统,使文物建筑更好地适应当地湿热气候。
钟楼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一层设立的"海关历史陈列室"通过200余件实物展品,系统展示汕头口岸百年发展历程。特别设置的"海关钟表文化展区",陈列着从清朝海关时期至今的27件计时器具,其中1890年制造的航海天文钟尤为珍贵。每周三上午的"钟楼开放日"活动,市民可登上顶层观景平台,俯瞰汕头湾全景。退休老海关关员陈志强感慨道:"听到钟声就想起年轻时在码头验货的岁月,现在还能给孙子讲解钟楼的往事。"
作为汕头"百载商埠"文化带的枢纽节点,钟楼与周边的邮政总局大楼、汕头开埠馆等历史建筑共同构成城市文化名片。市文旅局最新统计显示,以钟楼为核心的海关历史文化街区,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2%。据悉,汕头海关正筹划"钟楼数字博物馆"项目,将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永久保存建筑数据,并开发线上导览系统,让这座百年钟楼在数字时代继续传播海关文化。随着粤东地区外贸持续增长,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钟楼,将继续见证汕头口岸的新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