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物价为何持续高位?多维透视三线城市的 一线消费 现象‌

汕头新闻网2025-04-20 10:36:26108

  近期,关于汕头物价水平的讨论屡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。网友戏称“拿着三线工资,承受一线消费”,直指当地物价与居民收入严重失衡。为何这座沿海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?南方+记者结合多方调研与数据,试图揭开谜底。

  一、市场自主定价机制下的价格分化

  汕头的肉类、海鲜等民生商品价格长期处于华南地区高位。以2024年12月数据为例,当地猪肉价格达30.45元/公斤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牛肉、海鲜等品类因产地、新鲜度分级等因素,价格差异更为显著‌。

  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,农副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,经营者可根据成本、供需关系自主定价,明码标价合规即可。例如,部分餐馆推出400元/份的“猪肚汤”,因食材等级和服务差异形成高价区间‌。然而,市民普遍反映“细分定价”推高了基础消费门槛,低收入群体选择空间有限‌。

9.png

  二、旅游经济催生服务行业溢价

  潮汕地区旅游业近年爆发式增长,带动餐饮、住宿等服务价格水涨船高。2025年春节假期,汕头快捷酒店房价飙升至千元以上,引发香港、北京等地游客投诉“收割式涨价”;本地热门餐饮店亦频现“网红定价”,如揭阳某餐馆推出千元级猪肚汤,引发性价比争议‌。

  旅游业虽为经济注入活力,却加剧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压力。一名月薪3000元的潮汕网友坦言:“游客消费推高物价,我们连春菜8元/斤、炒粿30元/份都吃不起。”‌

  三、消费升级与供需矛盾并存

  汕头经济发展提速推动消费观念转变,市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增长显著。例如,生鲜超市中“本地有机蔬菜”“精品海产”等高端品类占比提升,价格较普通商品高出20%-50%‌。与此同时,供应链波动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。2024年4月持续降雨导致本地叶菜烂田,空心菜价格涨至9元/斤,外地调入蔬菜成本同步上升‌。

  四、收入与物价增长失衡的民生困境

  “月薪3000元,房贷、三餐、人情往来已捉襟见肘,连生病都不敢!”——这类吐槽折射出汕头市民的普遍焦虑‌。尽管当地政府通过加强价格监管、调配外地农产品等措施稳物价,但收入增速滞后于消费攀升,导致“低工资-高支出”矛盾难以缓解‌。

  专家声音‌

  广东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指出,汕头需在以下层面寻求突破:

  优化供应链‌:建立农产品应急储备机制,平抑季节性价格波动‌;

  规范旅游市场‌:遏制节假日不合理涨价,平衡旅游经济与民生需求‌;

  推动产业升级‌:提升居民收入水平,缩小与物价的差距‌。

  结语‌

  汕头的高物价是市场机制、旅游经济、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间找到平衡点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。南方+将持续关注这一议题,推动社会共识与解决方案的形成。

  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