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1日
非遗工园:古建技艺对话现代产业
在汕头龙湖区万吉工业园,一座以“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”为核心的非遗文旅综合体“非遗工园”即将于今年10月投用。该项目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传英团队打造,以“鲁班锁”为设计主题,将博物馆式街区、文创办公、民宿酒店等业态垂直整合,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传统技艺的产业转化效率。主楼1-4层规划非遗学堂、艺术空间等沉浸式体验区,5层以上则为中小文创企业提供孵化平台,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。
华侨记忆:百年宅院讲述赤子情怀

汕头古建筑中,华侨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篇章。澄海区隆都镇侯邦古村的“七落儒林第”建筑群,由清末七位泰国华侨斥资建造,占地超1万平方米,现存191间房。其雕花、彩绘等工艺至今保存完好,成为华侨思乡情结的实体见证。而前美村的“岭南第一侨宅”陈慈黉故居,则以“驷马拖车”格局融合中西元素,近期获28亿元投资启动“风起潮庐”项目,计划打造全国侨文化示范基地。
老城新生:骑楼街区再现商埠风华
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“百载商埠”缩影,民国骑楼群经修缮后焕发活力。南生百货大楼等建筑通过“修旧如旧”手法保留原貌,彩色玻璃窗、罗马柱廊等细节再现昔日商贸繁荣。街区现已成为市民游客体验潮汕民俗、拍摄复古写真的热门地标。
乡村活化:古村蝶变赋能乡村振兴
在“百千万工程”推动下,金平区沟南社区依托800年古村落资源,打造“一湖二片三园”发展模式。通过清理闲置宅基地、建设“四小园”等举措,古榕、兰桂湖与“下山虎”民居构成诗意栖居场景,同时引入农耕体验、民俗活动等文旅项目,带动村民就业增收。龙湖区蓬中村则将废弃祠堂改造为华侨文化展览馆,联动妈屿岛陶铸亭等景点,形成侨乡特色旅游线路。
专家视角:让“凝固的乡愁”流动起来
纪传英表示,古建筑保护需兼顾“守”与“创”。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通过嵌瓷、金漆木雕、泥塑等工艺形成独特美学体系,其“下山虎”“四点金”等形制蕴含中原文化基因。非遗工园等项目通过现代空间重构传统元素,正推动潮汕建筑文化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传播。
汕头正以古建筑为纽带,串联起非遗传承、华侨精神、商贸记忆与乡村振兴的多维叙事,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共生的“潮派”新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