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2日报,粤东潮汕地区因国家级非遗“英歌舞”再次成为焦点。从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正式开馆,到“英歌小镇”文旅综合体加速建设,再到央视春晚舞台上的惊艳亮相,这一集武术、戏剧、舞蹈于一体的民俗艺术,正以破圈之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。
一、千年文脉:从水浒豪情到非遗瑰宝
英歌舞起源于明末清初,以《水浒传》梁山好汉为原型,通过双槌击打、阵形变换和武术动作,演绎行军破敌的豪迈故事,素有“中华战舞”之称。其表演时鼓点铿锵、槌影翻飞,兼具“扬正压邪、祈福吉祥”的民俗内涵,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文化符号:潮汕人视英歌舞为精神图腾,“一闻鼓声便知英歌来”。
技艺传承:普宁南山英歌队传承人陈来发等老艺人,将插秧、南拳等生活元素融入舞蹈,诠释潮汕人勤劳勇敢的特质。

二、破圈新生:传统与时尚的碰撞
近年,英歌舞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:
形式革新:广州扬传义艺术团将街舞旋转技巧、荧光涂料融入槌花和服饰,吸引年轻群体;
传播升级:2025年春晚《潮起舞英歌》首秀后,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;
多元体验:潮州府城英歌舞体验馆开设沉浸式教学,游客可化脸谱、学槌法,亲身感受非遗魅力。
三、文旅融合:小城借非遗撬动大经济
2025年春节期间,潮汕文旅因英歌舞迎来爆发式增长:
客流激增:普宁大坝镇英歌巡游单日吸引超13万观众,酒店、民宿预订率同比翻倍;
产业延伸:潮阳铜盂镇打造“英歌主题文旅综合体”,串联古建筑、非遗展演与特色餐饮,预计年产值破亿元;
文化输出:深圳、上海等城市引入英歌快闪活动,海外侨胞组建英歌队,推动文化“出海”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活起来”到“火下去”
为巩固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目标,潮汕多地启动非遗保护2.0计划:
数字化存档:利用全息投影记录传统套路,建立英歌舞数字基因库;
人才培育:潮阳区设立“英歌传承基地”,面向中小学生开设非遗必修课;
全域联动:依托“百千万工程”,推动英歌舞与乡村生态游、红色旅游线路深度结合。
结语
从田间巷陌到世界舞台,潮汕英歌舞正以“槌起槌落”的千年韵律,擂响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。这场传统与时代的双向奔赴,不仅让非遗“破圈”,更让一方水土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