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汕头讯)"阿伯,汝呾潮语雅绝,阮孥囝爱学!"烈日下,八十三岁的陈树发阿伯在龙眼南市场摆出"潮语诊台",手执红纸毛笔,为后生人写潮语春联。这位退休语文教师用三十年时间整理出《潮音正字簿》,现时每日向街坊免费传授正音正字。

在金平区老厝区,一群"90后"组成的"潮语后生团"近日刷爆朋友圈。他们用无人机航拍的《潮语地图》App刚上线就收获十万下载量,App里收录了鮀城十八个方言片的特色发音。成员林晓雯举着手机示范:"点开'老妈宫'图标,就能听见'门楼楹联用潮语怎么读'"。
非遗传承人李淑贤在潮汕工夫茶传习所开设方言课堂,教人用潮语吟诵茶诗。"滚水冲罐高冲低筛,这叫做'关公巡城'"。她将二十四节气与潮语俗谚结合研发教材,"惊蛰'雷拍蛰,雨仔滴',雨水'未食五月粽,破裘唔甘放'"。
专家指出,汕头话保留古汉语"八声"特征,但随着普通话普及,青少年群体出现"忘本音"现象。语言学家陈立群教授建议:"方言保育要'两条腿走路',既要用科技手段留存语音档案,也要让方言回归日常生活。"
夜幕降临,小公园亭传来潮剧票友的唱段:"正月点灯笼,二月来踢跎..."童谣与潮乐交织,见证着这座百年商埠的语言传承。正如陈树发阿伯所说:"潮语是阮的根,呾好潮州话,正系胶己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