‌笔墨间的潮汕滋味-陆食记

汕头新闻网2025-04-25 11:27:069

  “黄鸟怨春浑不住,杜鹃知我亦思归。邻家酒熟容赊买,竹笋初生韭菜肥。”在龙湖区文沁“百千万”活动的创作展上,画家陆泽明轻抚画作《竹笋初生韭菜肥》,吟诵题诗时眼中泛起笑意。这幅以春日时令为灵感的作品,将潮汕韭菜粿的碧绿鲜嫩跃然纸上,米皮蒸腾的热气与竹笋的脆嫩质感在墨色晕染间呼之欲出。“如今正是‘韭香满巷’的时节,画这盘粿品,既是应景,更是应心。”在他古色古香的画室里,茶香与墨香交织,陆泽明以诗、书、画、印为媒,向记者娓娓道来对潮汕风物的深情。

  汕头.png

祖籍揭阳的陆泽明,对粿品有着近乎痴迷的情结。在他笔下,韭菜粿的米皮包裹着代代相传的烟火记忆——揭阳街巷里推车叫卖的“粞钱粿”,用剩粥调和韭菜末煎至薄脆,小贩盛粿时特意点缀的猪油星子,曾让童年的他循香追逐半条街。如今他仍常带友人去炮台镇寻味,那家老店的粿角坚持手工烙制,米浆在圆鼎上化作带细孔的松软粿皮,“机器做的粿角硬而粘牙,失了米香就像失了魂”。说到兴起,他翻出手机视频:灶台旁父子默契藏起留给熟客的肠头“好货”,烟火气里的人情味令他感叹:“美食最动人的,永远是藏在滋味里的温度。”

  汕头1.png

画案旁,两幅茶具小品透着文人雅趣:补过锔钉的清代青花盖碗被他题诗“相逢已是百罗身”,紫砂壶上墨色苍劲如茶汤醇厚。“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,三杯下肚方能‘满血复活’。”他笑着展示博古架上的藏品,从夏日薄胎瓷杯到冬日龙眼杯,器物随节气流转更迭。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讲究,亦渗透于他的创作。为描绘牛田洋青蟹,他特选仿古楮皮纸,以水墨浓淡表现蟹壳光泽;得知血糖偏高后与友人啖蟹,矛盾心境化作诗句“都夸秋蟹美,奈何已高糖”,又篆“向死而生”闲章盖于画角,将饮食之趣升华为生命哲思。